课程视频
课程简介

《劳动经济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经济学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深刻理解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初步了解工资、就业、失业等决策的形成机制。同时,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相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劳动经济中的人口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失业、工资和收入分配、劳动力迁移、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市场制度与规制、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模块。 2、能力目标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分析方法,能掌握相关概念、事实和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能针对实际案例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分析应用,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3、素质目标 (1) 能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相关经济生活和职场相关知识和惯例,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结合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必修课,2.5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建议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程运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资料观摩法等方法。比较特色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2.考核原则 (1)评、考结合,以评为主原则。 (2)伴随教学过程的动态考评原则。 (3)"五结合"原则,即课程学习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学习考核相结合;闭卷笔试、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3.评价和考核体系构建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四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0%,20%,30%、40%,形成了全程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本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具体见下表 项目 主要观测点 分值 项目比重 备注 态度 出勤情况(50分) 100分 40% 课堂表现(50分) 能力 项目汇报(40分) 100分 30% 自我鉴定(40分) 平时作业(10分) 各项奖励(10分) 素质 合作精神(30分) 100分 30% 志愿活动(30分) 文明礼貌(2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曾湘泉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